此次关税调整涉及范围广泛。包括对厨房橱柜、浴室洗手台及相关建材征收50%关税,进口家具征收30%关税,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%关税,同时对所有进口重型卡车加征25%关税。
特朗普称,外国家具和橱柜产品大量涌入美国,重型卡车及其零部件损害美国国内生产商利益,故而出于“国家安全和其他原因”征收关税。
他还表示,药品关税不适用于在美国“破土动工”或“在建”的工厂。今年以来,特朗普已多次针对医药行业出台政策,“降药价”和“供应链回流”是核心主题。
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,受关税政策影响,2025年8月美国市场家具价格同比上涨4.7%。美国商会此前呼吁美国政府不要对重型卡车征收新的关税。
美国商会指出,美国前五大重型卡车进口来源国分别为墨西哥、加拿大、日本、德国和芬兰,“这些国家均为美国盟友或亲密伙伴,对美国国家安全并不构成威胁”。
就药品行业而言,此次关税对中国药企影响有限。近年来,中国创新药企业海外授权(License-out)交易数量增多,但中国药品出口额在全球排名靠后。2024年,全球药品进出口总额前十名中,中国位居第10位,仅为美国的17.8%,药品出口额仅排全球第16位。
本次关税针对的品牌药(Brand Name Drug),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更少。
根据FDA(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)官网,品牌药是以有专利的、受商标保护的名称销售的药物。数据显示,美国品牌药以占处方药10%的使用量支出了处方药86.9%的消费额,其中73%的品牌药来自爱尔兰、德国和瑞士等欧洲国家。
一位国内医药行业从业者表示,目前国内药企出海美国的两大核心品种,分别是百济神州的BTK抑制剂百悦泽(通用名:泽布替尼胶囊)和传奇生物的CAR-T疗法LCAR-B38M,但这两种产品均采用“美国生产、美国销售”的本地化模式,不受进口关税影响。
另外,近年来多家跨国药企在中国购买的创新药海外权益,通常包括生产和商业化权利,即后续将由跨国药企负责药品的生产和商业化,预期也不受到关税影响。
不过,从仿制药看,美国仿制药占处方药使用量的90%,其中约60%在印度(47.2%)或中国(13.0%)生产,仅10.5%在美国本土生产。国内医药公司高管认为,美国对仿制药加征关税可能性较小,否则会导致药价飞涨。
与中国的“免疫状态”不同,欧洲制药业面临直接冲击。2024年,欧盟对欧盟以外地区医药产品出口中,美国占比38.2%。爱尔兰是欧洲制药核心枢纽,对美国药品出口额占比超60%。多家美国大型制药企业在爱尔兰建厂,再将药品出口到美国和全球市场。
而根据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的发言,如果某公司正在美国建造制药工厂(包括破土动工和在建),则无需缴纳加征的100%关税。换言之,本次加征关税的风险,可以通过在美国建厂规避。
实际上,今年以来,美国政府的关税威胁不断,在“将更多生产业务转移至美国”的压力下,多家制药企业已经加大对美国市场的投资力度。比如,当地时间9月10日,默沙东集团宣布,将终止其在英国的早期药物研发项目,并撤销投资10亿英镑建立伦敦研发中心的计划。